集团动态

【当代广西】低空经济潮掀起,广西交通领域何以先行先试?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4-12-21 11:01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新科技、新业态正在照进现实。


近期,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加速发展的“无人机+低空产业”广受各方关注:2016年重点投资的四川腾盾科创公司研发制造的双尾蝎新型高载重长航程大型货运无人机亮相珠海航展,广西计算中心创新研发广西高速公路首批车载无人机成功交付,首期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培训班正在火热报名中……


“低空+”何以在广西交通领域先行先试?实现未来智慧路网的畅想,广西又将如何多点发力?


车载无人机成功交付,广西智慧高速加速“高飞”


640.jpg

车载无人机在崇水高速公路上巡检边坡桥梁


在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上,一台车载无人机按照预先设置好的航线从车顶飞出,稳稳地飞向左江特大桥,灵活地绕过桥墩,爬升到桥面,摄像头全方位捕捉桥梁的健康状况,随后自动返回,降落在车顶充电站自动充电,准备下一轮飞行。巡检人员坐在车内,无需攀爬桥梁,通过屏幕监控无人机的实时画面即可完成桥梁巡检任务。


前不久,由广西计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首批广西高速公路车载无人机,正式交付高速公路管理运营单位,成为了“智慧交通守护者”。


作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的数字科技子公司,广西计算中心通过无人机与高速公路紧密结合,为广西智慧高速“飞”出了一条低空经济新赛道。


无人机虽然机身小小,但却是众多技术板块的集大成者。通过精确的导航系统结合实时数据回传,不仅能够执行道路巡检任务,还能实时监测路网交通状况。同时,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分析数据,识别潜在的危机或安全隐患,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对现有交通检测与监测技术的重要补充,更是人工智能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范例。


集成先进技术。广西计算中心首批交付的车载无人机集成了综合管理平台、高速公路E指挥平台、数据传输应用、人工智能分析等创新应用,还搭载了喊话设备和自研智能硬件车载哨兵,能够从空中应对高速公路病害巡检、空中交通引导等多种复杂场景需求。


提高工作质效。车载无人机能够实现全自动起降、充电以及高效的数据传输与分析,单次作业最大飞行时长可达50分钟,作业半径可达10-18公里。应用这一集成创新设备,配合移动作业车辆和自动巡飞平台,大为拉大作业立体时空范围,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边坡、桥梁等航拍巡检工作效率,原本需要3至4小时的人工巡检工作缩短至仅需1小时。


降低运营成本。“车载移动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托高精度定位技术及配套研发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满足高速公路日常巡査、特殊巡查等作业要求,实现路网大范围安全实时监测,大大降低人力及设备等成本。


竞速低空经济新赛道,广西加速ing


640 (2).jpg

广西交投低空经济展示中心


发展低空经济,瞄准的不只是当下,更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我区印发的《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提出,培育发展低空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高地。低空经济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智慧交通新基建的发展,加速了无人机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巡检、路网监测、应急处置,成为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运营主体都在积极开展的重要课题。广西该如何抢占先机?


依据行动方案,广西到2024年底,启动低空场景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试点,加速推进低空飞行基础设施规划与布局,引进先进的低空装备制造技术,推动首批重点项目落地,初步构建低空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先试先行。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结合主责主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拓展应用场景,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发展。广西计算中心致力打造广西交通投资集团“1平台+2中心+4基地+N场景”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即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广西低空大数据智算中心、广西低空产业孵化中心+广西高速公路无人机巡飞基地、广西低空物流基地、广西交投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广西低空飞行培训教育基地+N个低空经济场景),推动低空装备制造、场景应用、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发展。


伴随政策和产业的驱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配备全自动无人机基站,服务公路巡检、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多个场景,目前广西计算中心正以广西交投六律基地为基点,围绕高速公路路网,精心布局广西高速公路无人机巡飞基地集群,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精准、高效的智能化支持。建立广西低空大数据智算中心,积极搭建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联合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开展无人机研发、制造、试验、试飞、交付、运营等业务……强劲的新活力不断注入产业链,加速着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自2019年以来,广西计算中心面向高速公路和铁路领域的安全管理、应急处置、运行监测等开展无人机示范应用,执行无人机巡检作业达3000余公里,协助处置兰海高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为桂林至钟山等10余个建设项目及运营路段提供交通监测、养护巡检、应急抢险、三维建模、智能收方等服务。


“高速路网”托起“低空天网”,如何精准发力?


640 (1).jpg

广西计算中心研发的无人机技术应用在应急演练现场


直升机、eVTOL、无人机在不同高度纵横穿梭,抢险救援、监测、巡查等更加快捷……想要实现未来智慧路网的畅想,广西发展“低空+”可多点发力。


低空经济“起飞”,新基建要先行。起降点、充电站等基础设施,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依托广西高速公路无人机巡飞基地集群,建设覆盖公路路网无人机自主巡检航线体系,大力拓展空地联动智慧巡检综合应用场景。依托高速公路、铁路物流节点、大型物流园区等建设广西低空物流基地,利用大型无人机运输构建广西低空“干支线运输”物流网络。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广西低空飞行培训教育基地,开展多种低空飞行资质培训。


低空数据应用,离不开智能分析。通过对海量飞行数据、物流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的分析挖掘,可以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提高飞行安全性、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设广西低空大数据智算中心,打造集无人机巡检、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决策与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中枢,实现“飞行自控、AI智能”的高速公路无人机一体化作业,为广西乃至东盟低空经济产业提供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的全流程服务。


低空产业成链,重点打造试点示范。低空经济作为提升创新能级的新领域新赛道,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聚焦物流运输、农林植保、应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产业,探索形成一批低空应用示范场景和应用案例。同时,积极打造集企业孵化、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于一体的低空产业孵化中心。


真正成为城市的“千里眼”“顺风耳”,还需要建立空域精细划设和动态管理能力。例如开展无人机感知验证、无人机安全可信认证测试、无人机网联应用性能指标验证、低空无线频谱侦测测试、起降场的配套设施服务等相关课题研究。探索推动低空经济管理、技术、应用、检验检测等标准规范落地。


来源:当代广西